喜马拉雅紫茉莉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 基源 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 原植物 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Edgew.)Heim,又名八朱(藏名),东亚紫茉莉(《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全株被短毛。 根较粗。茎直立,具明显的节,有分枝;茎、枝、叶的下面、叶柄及花梗密被粘腺毛。 叶对生,线形、卵状心形,边缘具波状锯齿或不明显的齿,柄长4~10cm。花1至数朵聚生枝顶,花梗上密被褐色脉毛;萼状总苞5裂;花筒状;萼片5,紫红色,开展;雄蕊4。 果椭圆形或卵形,长约5mm,革质,有棱。(图见《西藏植物志》.第1卷.652页)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900~3300m的山坡草丛中。 分布于西藏等地。 。【生药】: 采集 8~9月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性】: 性味 ❶ 《藏药标准》:“甘、辛,热。” ❷ 《中药大辞典》:“甘、微辛,温。” 功效 温肾,利尿,排石,补益脾肾。 主治 ❶ 《藏药标准》:“治肾寒浮肿,腰及关节痛,下腹痛及膀胱结石。” ❷ 《中药大辞典》:“肾炎水肿,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淋病:喜马拉雅紫茉莉3~9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