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脚蛇
【概况】: 基源 为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的全体。 原动物 草绿龙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 历史 本品为四川一带的常用民间药,首见于《四川中药志》。此后《中药大辞典》和《中国动物药》亦引为药用。 形态 全长约20cm,尾极长,约占全长的2/3。全体被有鳞片。 吻钝圆,吻长为眼径的1.5倍;鼻孔在鼻鳞的中央;头部鳞大小不等,均具棱。有鼓膜;眼睑发达,能动,瞳孔圆形。 背鳞及体侧的鳞较小;背中央有鬣鳞,向后渐小,至尾部消失;其两侧各有1行棱鳞。体色多变异,常见者为草绿色或棕绿色。 头部有5~6条深横纹;躯干部有4~5条宽横斑,两侧有黄色宽纵纹,纵纹外侧为紫黑色纹,四肢具横纹,尾部具20余条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白色,指、趾各5,侧扁,指,趾瑞均具锐爪。 生境与分布 栖于路旁,山坡的石块及泥土上,善爬行。以昆虫为食。分布于四川、云南。 。【药性】: 性味 咸,寒。 有毒。 主治 瘿瘤结核,瘰疬及九子烂疡未溃。 用法用量 内服:焙干研末或泡油。外用:浸蛋内调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四川中药志》:“治瘰疬未溃及瘿瘤结核症:用鸡蛋1个,于顶端打1孔,将四脚蛇切碎入蛋内,封固。挂于当风处,冬季经7周后,取下,用火焙干研细。每次服0.3g,兑黄酒吞下。 ” ❷ 《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用绿壳鸭蛋1个,在顶端打1孔,将四脚蛇放入蛋内封固。悬挂于当风处,夏季约经4周,等蛇化后,与蛋汁搅匀,搽患处。” ❸ 《草药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四脚蛇10个(活),好酒500g。泡7天,每天喝3~4次,每次喝3~4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