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❶ 封地。周武王灭商后,将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地区之外广大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及尧、舜、禹等古帝王之后,受封者称诸侯,所封之地称“国”。《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汉代仍行分封制,受封者分王、侯两等。诸侯王封地称国,其区域略等于郡,故“郡国”连称。列侯所封之地称侯国,其区域相当于县。西晋也有封国。其后历代王朝虽仍有封王之制,但已无封国之称。 ❷ 国都,城邑。《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郑玄《注》:“国,城中也。” ❸ 国家。《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郑玄《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 ❹ 姓。春秋齐有国佐,三国魏有国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