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论
陈云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国家经济建设规模应与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的理论。他指出:“适应还是不适应是经济稳定与不稳定的界限。我们这样一个有六亿入口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和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更容易些,因为物资多了,增加建设是比较容易的;而财力、物力不够、把建设规模搞大了,要压下来就不那么容易,还会造成严重浪费。”具体来讲,按国力论要求必须做到: ❶ 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都必须平衡且略有结余; ❷ 资金和物资要合理分配,分别轻重缓急排队使用; ❸ 人民的购买力应有所提高,但提高的水平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品相适应; ❹ 基建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平衡,不单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 ❺ 中国农业收成情况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约束力。陈云的这一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