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 音调 腔调
声调shēngdiào 音调yīndiào 腔调qiāngdiòo 名词。 指说话、读书的声音、语气。 “声调”强调语气、语调;多用于比较郑重、认真的场合。例如:“康明理走到台前,深深向灵位鞠了一躬,转过身来用悲哀的声调读祭文”(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样练习了几次,然后自拉自唱的仿效著古人的言语声调”(老舍:《赵子曰》);“他本来想用柔和的慈爱的声调对她说,却不料于涩得不象一句话”(《叶圣陶文集》,第二卷)。 “音调”强调声音的感情色彩和个人的音质;多用于表示感情态度或个人语音特点的场合。例如:“剑波望著她,发出十分温柔的音调”(曲波;《林海雪原》);“每天早晨都听到用他那特有的浑厚而富有生气的音调朗读英语”。 “腔调”强调语气、速度、抑扬顿挫等所形成的声音特点。 例如:“黄昏后,他……抱著大叠的手抄稿本,昂然走进教室,坐下来,用最慢的腔调念著”(《光明日报》,1979.3.27);“‘王女士例好看呢,你巴结得上吗?’武端含著讥讽的腔调说”(老舍:《赵子曰》)。 “声调”表示“音节能区别意义的声音一定高低升降”时(如说:“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和“音调”“腔调”没有同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