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卢
中药名。 见《日华子本草》。别名:匏,匏瓜,葫芦,葫芦瓜,腰舟等。为葫芦科植物瓢瓜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 Ser.的果实。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味甘淡,性平。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 《本草纲目》:“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县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各分名色,迥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形状虽各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 ”内服:煎汤,15~30克;或煅存性研末。中寒者忌服。 原种葫芦干瓢中含葡萄糖,戊聚糖等。果实成熟时含木质素。 另有谓葫芦有毒,含葫芦素B。动物实验有利尿及致泻作用。 葫芦素B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5毫克/千克。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毫克/千克。 动物皆死于急性肺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