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王又大丰”字句而得名。又因作器者为武王祭祀祖考时的助祭大臣天亡,故又名“天亡 ”。这一铜器是传世的周武王时期的标准铜器。相传清代道光末年与毛公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簋四耳垂珥,方座,侈口。方座及器腹均饰以张口回身的龙纹。这种龙纹及四耳方座的器形,仅流行于西周初年武、成时期。器腹内有铭文8行、76字。铭文谈到王有大丰,泛舟于辟雍的池中。王祭祀于辟雍内的明堂。武王降命于助祭的天亡,让他襄助衣祀王父文王和大祭上帝。然后记述武王受到文王的护祐,终于灭商。作器者天亡在记述王命以后说明,为了称颂王的功德,因而作器以为纪念。铭文中的“大丰”即大礼,“衣祀”指遍祀先王。簋铭中所记在辟雍举行祭祀等,是研究西周初年祭祀制度的珍贵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