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洋型地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洋型地壳 简称“大洋壳”或“洋壳”。 构成洋底的地壳,主要由硅镁层构成,以缺失硅铝层、厚度较陆壳薄很多为特征,平均厚度约5千米。大洋地壳自上而下,一般分为3层:层1,未固结的沉积层(沉积层);层2,固结的基底层(火山岩层);层3,大洋层(玄武岩层)。 不同洋底单元的洋壳结构有不同的表现。洋中脊的地壳厚度比正常洋壳薄,轴部仅2千米左右,甚至缺失第三层,层2直接覆盖于上地幔之上。 底部存在一层异常波速层(7.2-7.8千米/秒)。无震海岭及火山区洋壳厚度增大可达20千米Moho(莫霍)面,向下突入地幔,有人称之为“次大洋型地壳”。各层之特点如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