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
中药名。 见《贵州民间药物》。别名: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碎米果。 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Myrsine africana L.的根或全草。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可达6米。小枝、叶柄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0~18毫米,宽6~8毫米,钝头有小突尖或凹头,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细锐锯齿,上下面中肋基有短柔毛,侧脉3~4对,不明显;叶柄长1.5毫米。 花3~8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花直径2毫米;柱头2~4裂。浆果小球形,径3~4毫米。花期春季。生于山地、路旁、灌丛中。今布长江以南各地,夏、秋采收。味甘淡、性凉。 祛风活血,理湿。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血淋,劳伤咳血。 内服:煎汤,9~30克;炖肉或浸酒。 ❶ 治痢疾:大红袍、仙鹤草根各30克。 煎水服。 ❷ 治风湿:大红袍15克,大风藤、追风散各9克,红禾麻6克,泡酒1斤。日服2次,每次15~30克。 ❸ 治红淋:大红袍9~15克。煎水服(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现代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将铁仔叶晒干、碾粉,制成片剂,每片含量0.5克。 日服3次,每次2片,8~12天为一疗程。观察81例,临床治愈74例。 干燥果实和种子含 贝素及槲皮醇。茎皮与叶均含鞣质叶和嫩枝含皂甙,由报春花甙元A与葡萄糖、鼠李糖和葡糖糖醛酸以1∶2∶1∶1摩尔之比例组成,此皂甙对大鼠Walker癌肉瘤有抑制作用。 贝素有驱虫作用(仅对绦虫有效),一般剂量为0.2~0.4克;过量可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