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泡疮
皮肤科病证名。 见《外科发挥》卷6。临床上可见有两种类型。 ❶ 发于夏秋之间,小儿易患。起病急骤,互相传染。 由暑湿之邪侵入肺经,不得宣泄,郁于皮肤而成。初起时为潦浆水泡,界限清楚,皮薄光泽,顶白根赤,破流滋水,痒痛并作,蔓延迅速。治宜清热利湿。内服清暑汤、黄连解毒汤,外用青黛散或三石散。 相当于现代脓疱疮病。 ❷ 不分季节发病。病程缓慢,无传染性。多由心火脾湿内蕴,外越皮肤所致。 发为大小不等的水泡,泡壁松薄,根部红赤,易于擦破滋水,伴长期发热,胸闷,纳呆等全身症状。病久有潮热骨蒸,舌红光泽,脉象细数等伤阴现象。治宜清热除湿。内服清脾除湿饮。 阴伤者,宜养阴益胃,服益胃汤。外敷面珍散。 此病类似现代天疱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