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等韵学
音韵学术语。 宋元时代产生的一批等韵图以及和等韵有关的论著,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等韵学既有别于唐末五代的早期等韵学说,也与明清的等韵学有很大的不同。宋代等韵图主要有:《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元代等韵图现存的只有《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从这些韵图的内容、结构、体例看,可以分成两个系统:《韵镜》、《七音略》为一个系统,其余三书为一个系统。前两书都分43图,主要是表现《广韵》一系韵书的反切系统的。 韵书中每一个小韵的代表字都在韵图中占一个位置。《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则删并《广韵》一系韵书的韵类,减少为20图。但这种删并的根据已隐含在《韵镜》、《七音略》之中。《切韵指南》反映《五音集韵》的音系,体例与《四声等子》相近,分为24图,但增图的根据已隐含在《四声等子》之中。这两系韵图有不少共同点:一、声母按三十六字母分类:二、声调划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三、韵分开合,开合各分四等。四、尽管有些韵图有删并韵书韵类的现象,但总的倾向是以韵图说明韵书的反切。“等韵门法”便专为解释韵图与反切的关系并调和两者的 牾而设。从语言背景说,《四声等子》一系韵图与宋元时代实际语音比较接近,它们反映出汉语语音演变的一些新现象,是研究宋元语音的宝贵资料。 《韵镜》一系韵图比较保守,离宋元实际语音距离较远,但它将《广韵》音系(实际上也就是《切韵》音系)全面地反映在图表上并作了系统分析,这对于研究汉语中古音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