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山鸡尾巴草
【名称出处】:《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深裂介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基源 为蹄盖蕨科介蕨属植物华中介蕨的叶。介蕨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14种。 原植物 华中介蕨Dryoathyrium okuboanum(Makino)Ching(Athyrium okuboanum Makino),又名横蕨(浙江)。 形态 植株高60~100cm。 根状茎粗而横走,略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禾秆色,长30~40cm,基部以上近光滑;叶片薄草质,长圆形,长约50cm,宽30~40cm,除羽轴上略有短粗毛外,均无毛,二至三回羽裂,基部1对羽片最大,羽片宽披针形,长15~25cm,宽5~10cm,几无柄;小羽片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扩大与羽轴合生,常以狭翅相连,顶端尖或钝;裂片近长方形,全缘;叶脉羽状。 孢子囊群圆形,在小羽轴两侧各成1行或在裂片上有3~5枚;囊群盖圆肾形,宿存。(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83页.图36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800m的密林下沟中。 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日本也有分布。 。【药性】: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下肢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新鲜嫩叶捣烂,加白糖适量,调涂。1天换1次。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肿毒:深裂介蕨鲜草适量捣敷。” ❷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疮疖:深裂介蕨15g,蒲公英30g,地丁草15g。煎服;另取适量捣敷患处。” ❸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下肢疖肿:用新鲜嫩叶捣烂,加白糖适量,调涂患处,1天换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