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籴、平粜
平籴、平粜是战国以后历代封建政府在粮食经营上实行丰年收购,荒年平价出售,以维持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越国大夫范蠡提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魏相李悝曾施行这一措施。 平籴、平粜的目的在于:既不致谷贱伤农,又不致谷贵伤民。为达到此目的,对于牟取暴利的商人,则以经济手段加以抑制。 平籴、平粜还有调剂年景丰歉的作用。具体作法是:上熟年收购农民余粮的大部分,中熟年收购适量,下熟年减少收购,做到满足农民的出售要求,并保持价格的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