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分析
指系统地对一项公共工程进行数量评价,以便决定这项工程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值得实施。 公共工程包括的范围较广,从防洪设施、交通运输,一直到卫生和教育的社会方案。成本效益分析的明显特征是对各种活动的方案及其方向进行系统的比较。 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通常需要经过五个重要步骤。 (1)识别各种效应。 识别各种方案中的产量水平、价格、收入分配以及环境和社会参数的变化的效应。因此,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工程可能造成的差异。 (2)量化效应。根据物质单位对上述效应进行数量估价。 (3)把上述效应的量化估计货币化。例如,估计一项公共工程的产量变化的货币价值,即估计社会愿意支付的市场价格。但由于实际的市场结构并非是完全竞争的,因此,货币价值的估价通常采用影子价格。(4)综合。 把每个时期或全部时期的所有效应综合起来。目的是把整个时期的成本和收益简化为单一的数值,以便把握工程的总体价值。 通常采用的三种综合方法是,内在报酬率、收益成本比率和净现值方法。 (5)敏感性分析。计算一项研究结果对于这项研究所使用的参数和变量变化的敏感性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