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史书体裁之一。 以地区或行政区划为范围,综合记录地方情况的史志。初曾称“图经”,宋以后以“志”为名者渐多,逐步取代“图经”之名。有全国性总志和地方性区域志两种。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禹贡》,具有总志性质。 以后历朝皆有总志,特别是元、明、清三代,尤重方志的编修,均修有全国性一统志。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地方总志为《元和郡县志》。 区域性方志有记录州、郡、府、县情况的,也有专记著名山川、寺观、乡镇的。区域性方志有东汉初年袁康的《越绝书》和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流传至今。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建立了方志学。方志内容广博,反映当时各地的社会历史风貌,保存了大量宝贵历史资料。 为我国史学著作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