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艾略特
释义 艾略特★★☆☆☆ 32498名àilüètè (软件注音)

[Eliot, George]
1、原名玛丽·安·克罗斯(Mary Ann Cross),又名玛丽安·埃文斯(Marian Evans)。
(1819.11.22,英格兰 沃里克郡 奇韦尔科通~1880.12.22,伦敦) 英国小说家。自小受宗教影响很深,为虔诚的福音派信仰者。但在20多岁时与宗教断然决裂。她专心从事翻译、评论,1851~1854年担任《威斯敏斯特评论》副总编辑。之后转向写小说,采用男性笔名,避免人们对妇女的偏见。第一部作品是《教区生活场景》(1858),后来的经典之作包括:《亚当·比德》(1859)、《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织工马南》(1861)、《罗慕拉》(1862~1863)、《菲利克斯·霍尔特》(1866)和《但尼尔·狄隆达》(1876)。杰作《米德尔马奇》(1871~1872)提供了对地方社会各个阶层的全面研究。她开创了现代小说通常采用的心理分析的创作方法。她与已婚男人G.H.刘易斯(1817~1878;新闻记者、哲学家和评论家)相恋虽然是一个丑闻,但他们共享了一段长期和幸福的时光;他们的周日午后沙龙是维多利亚式生活璀璨的一面。
艾略特,F. W. Burton绘于1865年;现藏伦敦国立肖像画陈列馆。
2、Eliot, T(homas) S(tearns)(1888.9.26,美国 密苏里州 圣路易斯~1965.1.4,英格兰 伦敦) 美裔英籍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毕业于哈佛大学,1914年迁往英格兰,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任编辑,一直到去世。第一首重要的诗作,也是英语文学第一首现代主义杰作,是前卫实验作品《J.阿尔弗烈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荒原》(1922)以惊人的力量表达了战后岁月的觉醒,为他奠定了国际声誉。他的第一部评论集是《圣林》(1920),为后来的批评理论引进新观念,引起许多讨论。1915年结婚,后来他的妻子罹患精神疾病,1933年两人分居(1957年他再婚,婚姻幸福)。1927年改信英国国教,影响了后来的作品。最后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四个四重奏》(1936~1942),这是4首关于精神革新的诗作,表现个人和历史的现在与过去的连结。后来具有影响力的论文有《怎样才算是一个基督教社会》(1939)、《关于文化的定义的手记》(1948)。他的剧作《大教堂凶杀案》(1935)是以诗来处理贝克特殉教的故事。其他的剧作如《鸡尾酒会》(1950)等较不重要。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已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英语诗人。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直至去世,他的声望如日中天,其地位非其他20世纪诗人所能比拟。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101873条汉语词条,其功能类似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各类汉语词典,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