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
(huì诲) 夏历月终的那一日。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日暮;夜。《国语·鲁语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昏暗。 韩愈《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引申为昏聩。如:背晦。 不明显。 张炎《词源》卷下:“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参见“晦涩”。 草木雕零貌。 《文选·江淹〈杂体诗〉》:“寂历百草晦。”李善注:“草木华实荣茂谓之明,枝叶雕伤谓之晦。” 隐藏。《旧唐书·韩滉传》:“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 倒霉;不吉利。 见“晦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