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查禁敌货条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查禁敌货条例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实施对敌经济封锁,严禁敌我物资交流而颁行的战时法规。 1938年10月27日由经济部呈准国民政府以命令公布,共二十条。规定凡敌国及其殖民地或委任统制地之货物,由敌人投资经营或为敌攫夺统制之工厂、商号之货物,均为敌货,一律禁止进口及运销。违者得处刑科罚。并规定,对敌货的检查、鉴别及处分,由地方主管官署主持;货物进口或转运,由海关及货运稽查处办理。 1940年1月,经济部又公布施行《查禁敌货条例实施办法》,对进口与运销敌货控制更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因急需战争物资充实作战力量,遂废止该条例,并于1942年5月颁行《战时管理进出口物品条例》,奖励军需与日用必需物资内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