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柳实(《本经》),柳子(《别录》)。 基源 为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的有毛种子。 原植物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余项参见“柳枝”条。。【药性】: 性味 《本草别说》:“凉。” 功效 清热,止血,祛湿,溃痈。 主治 湿热黄疸,吐血,湿痹四肢挛急,膝痛,痈脓胀痛,创伤出血。” ❶ 《本经》:“主溃痈,逐脓血。” ❷ 《别录》:“主痂疥,恶疮,金疮。” ❸ 陶弘景:“贴灸疮。” ❹ 《药性论》:“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 ❺ 《中医大辞典》:“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汁。 外用:敷贴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柳絮散(《经效良方》)治吐血:柳絮,不拘多少。 焙干,碾为细末,温米饮下。 ❷ 吉祥丸(《备急千金要方》)治妇人积年不孕:天麻、桂心、柳絮、牡丹皮、茯苓、干地黄各30g,覆盆子、菟丝子、楮实子各30g,五味子、桃花、白术、川芎各60g,桃仁100枚。 为细末,蜜和为丸,豆大。每服5丸,空腹酒送下,午、晚各1次。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金疮血出不止:柳絮封之。” ❷ 《外科撮要》:“治一切恶毒,脓血胀痛不溃化:柳絮敷上,脓泄毒减。” ❸ 《圣济总录》:“治面露疮,作脓窠如香瓣:柳絮(捣末),腻粉。上2味等份,研匀,油调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