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桦木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桦木皮 中药名。 见《开宝本草》。别名:桦皮、桦树皮。为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松Betula platyphylla Suk.var.japonica(Sieb)Hara或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伐下桦木,剥取柔软的外皮,晒干。白桦的干燥树皮,呈大张的反卷筒状,卷筒的外表面(即皮的内表面)淡黄棕色,有深色横条纹。卷筒的内表面(即皮的外表面)灰白色而微带红,上有疙瘩样的枝痕,黑棕色。质柔韧,折断略平坦,可成层的片状剥落。 气微弱而香。味苦,性寒。 入足阳明经。 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治肺炎、痢疾、腹泻、黄疸、肾炎、尿路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牙周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痒疹、烫伤。内服:煎汤,15~30克;制成糖浆或冲剂。 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本草纲目》:“桦木,生辽东及临洮、河川、西北诸地。其木色黄,有小斑点红色,能收肥腻,其皮厚而轻虚软柔。”《本草经疏》:“脾胃弱,易于作泄者忌之。” ❷ 治痢疾:桦树皮煅炭,研成细末。每次3克,糖为引,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每服6克,食后温酒调下,日进3服;疥疮甚者,每日频服(《和剂局方》桦皮散)。 还含酚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多糖类、皂甙、蛋白质、三萜类化合物、总甙、树脂和油脂等。药理研究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亦有抗菌作用。半数致死量为92.92克生药/千克(小鼠腹腔注射)临床报道治疗多种炎症: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肾炎、牙周炎、外伤感染、尿路感染、疖肿及腹泻,均有效。 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患者,有止咳、祛痰、平喘、利尿消肿、消炎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