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针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白棘、棘刺、枣针、赤龙爪。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棘刺。 原植物见酸枣仁条。味辛,性寒。 无毒。消肿,溃脓,止痛。治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 ❶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名医别录》:“央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腰痛,喉痹不通。”内服:煎汤3~ 6克;或入丸、散。 外用:煎汁涂或研末嗜鼻。 ❶ 治疔肿:曲头棘刺400枚,橘皮3两。上2味,以水3升,煮取半升,服1合。 涂肿上亦得(《古今录验方》)。 ❷ 治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拘撮甚者:槟榔1分(两),棘针钩子1合(微炒)。上药,捣粗罗为散,都作一服,以水1大盅,煎至1.5克,又入好酒半中盅,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稍热分为2服(《太平圣惠方》)。 ❸ 治头风疼痛:倒钩棘针49个(烧存性)。丁香1个,麝香一皂子,为末,随左、右塞鼻(《太平圣惠方》)。 ❹ 治小儿一切疳:棘针、瓜蒂等分。 捣细罗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二度佳(《太平圣惠方》吹鼻散)。 ❺ 治倒睫拳毛:木鳖子2个(令炒),木贼120节,地龙2条(去土),赤龙爪120个。上为细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纸捻蘸药 之,1日3~5次(《普济本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