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叶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 小榕叶(《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本草求原》)。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榕树的叶。 原植物 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F.retusa var.nitida auct.non Vera.] 余项参见“榕须”条。。【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树叶,拣净杂质,晒干。 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 鉴别 干燥叶茶褐色,多呈不规则卷曲状,展开后呈倒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2~4cm,先端短尖,基部稍狭,边全缘。革质。气微,味淡。 。【化学】: 含三萜皂甙、黄酮甙、酸性树脂、鞣质。 参考文献 浙江卫生实验院.中草药化学成分预试.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40 【药性】: 性味 微苦、涩,凉。 《广东中药》:“淡,凉。” 功效 活血散瘀,解热理湿。 主治 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流感,百日咳,扁桃体炎,菌痢,肠炎,目赤,牙痛。 ❶ 《生草药性备要》:“消骨内阴疮,敷跌打,止痛,冲酒饮。” ❷ 《陆川本草》:“治跌打损伤,断筋折骨。” ❸ 《南宁市药物志》:“治痢疾。” ❹ 《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癍痧大热,伤寒夹色、鼻衄、蛾喉、扁桃体炎、结合膜炎、疟疾、百日咳、跌打损伤、筋伤挛痛。” ❺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流行性感冒,疟疾,支气管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广东中药》Ⅱ:“麻风患者忌用,否则皮肤之结节更形表露。”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妇女经闭,跌打损伤:榕树叶,焙研末,泡酒服,每次9g,每日1次,连服3日。” ❷ 《广东中药》Ⅱ:“治眼热:榕树叶、黄豆,加片糖少许同煎服。” ❸ 《泉州本草》:“治风火牙痛:榕树叶晒干,塞患牙。” ❹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研究所:医药科技资料1972;(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小叶榕鲜叶45g,水煎,后入陈皮6g再煎,滤出首次药液后药渣复煎,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100ml,加入白糖适量,为成人1日量。每日分2~3次饭后服,10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 ❺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第1分册)1970:“治疗急性菌痢及肠炎:每日用100%榕树叶煎剂50~100ml,分2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