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穆勒 |
释义 | [Mill, James] 1、(1773.4.6,苏格兰 福弗尔 北水桥~1836.6.23,英格兰 伦敦) , 经济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曾在爱丁堡大学就读并任教。1802年去伦敦,在那里遇见了边沁,并成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他曾为几份刊物撰写文章,包括《爱丁堡评论》(1808~1813),并为《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了关于政府和教育方面的条目。1825年参与创建伦敦大学。在完成《不列颠印度史》(3卷,1817)后,被任命为印度署的官员(1819),后成为检查处长(1830)。他对英国统治的批评使印度政府开始改革。在《政治经济学原理》(1821)一书中总结了D.李嘉图的观点,并在《人类精神现象的分析》(2卷,1829)中将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学说,并由他的儿子J.S.穆勒予以继承。穆勒被认为是哲学激进主义的创始人。 2、Mill, John Stuart(1806.5.20,英格兰 伦敦~1873.5.8,法国 阿维尼翁) , 哲学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由父亲J.穆勒亲自全力教导。在《逻辑学体系》(2卷,1843)中,他极力整理出以因果关系解释一切的人文科学逻辑。父亲打算让他继承哲学家J.边沁的衣钵。1823年他协助边沁创立“功利主义学会”,但后来他大幅修改了承自两人的功利主义,以应对所面对的批判。1825年与边沁共同创立伦敦大学学院。在《论自由》(1859)中,穆勒雄辩地捍卫了个人自由。《功利主义论》(1863)是一篇严谨而有条理的文章,目的是答复人们对其道德理论的反对意见和消除人们的误解,他特别强调“功利”包括想象的乐趣和高尚情感的满足,并在他的理论体系中为遵循一定的做人原则留下一席之地。《论妇女的从属地位》(1869)对女权做了强烈而具有争议性的呼吁。其他作品包括《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宗教的三篇短评》(1874)和一本《自传》(1873)。身为19世纪改革时代重要政论家,作为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家,他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参阅穆勒法(Mill's methods)。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101873条汉语词条,其功能类似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各类汉语词典,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