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阳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阳门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俗称“前门”,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南面中央的城门,皇帝至天坛祭天由此出入。 正阳门由城楼和箭楼两部分组成。城楼高4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中设拱门。 上下两层的四周都有檐廊,檐柱为圆形,左右两旁有方形抱柱。上层四周有平座挑出,平座雁翅板上绘有“如意”装饰图案。两层檐下的梁构,都有锦纹枋心的旋子彩画,采用青绿色调。重檐瓦顶呈灰绿色,与檐下的红墙、红柱、红门形成对比。 楼阁以木构为主,加上色彩装饰,富有变化,精致而轻巧。楼座是以单色灰砖垒砌的墩台,墙体单纯浑厚,与上层楼阁形成城楼总体上的虚实变化。箭楼原为正阳门瓮城上的城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公元1900年被毁重建,1916年瓮城城墙拆除,只留箭楼。 箭楼平面呈凸字形,主楼高四层。三层上出现一道腰檐,四层向内收进,整体造型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具有很强的稳定感与节奏感,显得敦实、雄伟而高峻。 正阳门与箭楼安排在轴线上,两门相对相通,前后呼应,形成连贯的秩序性,使造型空间得以延伸扩展,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在空间组合上的设计追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