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比兴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比兴说 又称赋比兴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论。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中论及《诗经》时提出的“六诗”说。后来《毛诗序》中也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颖达又解释说:“赋比兴是诗之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这就把前者看作诗的体裁,后者看作诗的表现手法。 但有人把六者都看作是诗体,也有人把六者都看作诗法的。就“比兴”说看,是从诗歌表现手法角度提出的主张。综观汉儒以来的解释,一是把“比兴”看作是追求讽谕寄托的手法,一是把“比兴”看作诗歌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描写的表现手法。作为艺术表现手法,所言“赋”,即铺,铺陈其事以直言之。 所言“比”,即心在物先,借比为喻,以物象附理义;所言“兴”,即物在心先,因物起兴,由物象触发情思。这是两种创造审美意象的方式。 比兴说对后代影响深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