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止:语气词。 汔(qì):庶几。小:稍微。康:安居休息。 |人民也很疲劳了,应尽可能让他们稍稍喘一口气。 |旧时常用作悯人疾苦之辞。语出《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鲁迅《南腔北调集·祝〈涛声〉》:“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涛声》上,果然发出《休刊辞》来,开首道:‘十一月二十日下午,本刊奉命缴还登记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我们准备休息一些时了。’”也单引〔民亦劳止〕。《隋书·杨玄感传·论》:“高祖北却强胡,南并百越,十有余载,戎车屡动,民亦劳止,不为无事。”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终南山惟政禅师》:“唐文宗好嗜蛤蜊,沿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宋史·赵挺之传》:“挺之劾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