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
证名。 ❶ 指肺气虚。出《素问·通评虚实论》“气虚者,肺虚也。”按: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气虚者,脾肺二经虚也。”肺主气,肺气受中焦脾胃所生,故气虚皆以脾肺两亏为主。 ❷ 指脏腑正气虚弱。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宁,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气虚即阳虚。 ❸ 泛指机能不足,元气虚弱之证。出《素问·调经论》“血气者……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多因脏腑虚损,久病气虚,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阴血损伤而累及气分所致。症见面色 白,头晕短气,动则汗出,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等。如气虚不固或气虚下陷,可见崩漏、脱肛、内脏下垂等。参见五脏气虚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