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集校】: 洪兴祖: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校语:竭,《释文》作渴。渴,音竭,水尽也。 朱熹:同洪本。 校语:竭,一作渴,音同。 背流而源竭,疑当作“背源而流竭”。王逸注云:“水背其源泉则枯竭。”似当时本未误也。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王泗原:水背源而流竭兮,木去根而不长。校语:水背源句,源流二字今本互倒,误。 王注以“背其源泉”解背源,可见王逸时未误。朱校亦是。 汤炳正:同洪本。 校语:“水背流”句,或当爲“水背源而流竭”之误,今本“源”、“流”互倒,义有不通。 王逸注:“流,背其源泉则枯竭”,似所据之本正作“水背源而流竭”。且作“水背源”与下句“木去根”正对。 。【集释】: 王逸:言水横流,背其源泉,则枯竭,木去其根株,则枝叶不长也。 以言人背仁义违忠信,亦将遇害也。 王夫之:小人进,君子伤,乃至陨命捐躯,古有之矣。 盖臣之有君,水木之本源也。君反道絶理,贤人无恃以滋长,则摧残阻塞,势所必然。 若眷恋故乡而不远引,是挽逆流而抱枯枝矣,何如全身陨命之得也? 王泗原:背,离。去,亦离。 长,长短的长,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