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称 【生卒】:643—673年 【介绍】: 印度佛教晚期瑜伽行派论师、佛教因明学家。 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Trimalaya)的一个婆罗门家族。据史书记载,17岁时精通婆罗门学说,后来改信佛教,自为优婆塞,迁居那烂陀寺从瑜伽行派大师护法学习瑜伽行派教义。后拜陈那弟子天主学习因明学,又从陈那另一位门生自在军(i 由于聪颖贤慧,很快掌握了因明全部理论,后来他对陈那的《集量论》作了带有批评性的注释。 他在《释量论》中从逻辑、认识论角度对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构成现量的条件有两种即离分别和不错乱,从现量形式上区别有四种:1.五根现量,2.意识现量,3.自证现量(自己意识),4.瑜伽现量。比量应分为自比量和为他比量两类,前者以思维逻辑去了解一切事物的作用,是结构语言的思维;后者为他比量是发表思维的语言,用语言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于他人,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去加以论证。 主要著作有:《释量论》、《量抉择论》、《正理一滴论》、《因一滴论》、《观相属论》、《成他身论》、《议论正理论》、《大乘集菩萨学论》、《金刚针论》。前七部称为法称的“七支论”,其中的前三部是法称学说的中心,后人对其著作做了大量的注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