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活化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活化理论 激励理论之一,始于巴甫洛夫的优势兴奋中心说。 该学说认为,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和所受刺激的强度有关,刺激过弱不能引起兴奋,刺激过强又会引起抵制。因此只有适度的刺激才能引起相当稳定的兴奋。 活化理论认为,活化是指来自各方面的刺激所引起大脑兴奋的程度,它对一个人工作表现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激励的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成绩,成绩的大小又决定于两个因素:个体能力和积极性。 而积极性取决于工作动机的强度,动机强度又同活化程度有关,活化程度又受激励水平的影响。活化理论可用公式表示;工作成绩=能力×积极性;积极性=f(动机)=f(活化程度)=f(激励水平)。 据心理学家验证,工作成绩与活化水平之间成倒置的U型曲线关系。当活化水平低时,活化与工作成绩成正比;当活化达到饱和状态时,成绩达到最大值;当活化超过饱和点时,工作成绩与活化成反比。所谓饱和状态是指人们需要与活化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的激励程度。 这也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发挥是有限度的,激励不能太高,因为人们已经满足了预定的需要,激励就不再起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