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中医术语。 ❶ 消散,消失,消化。见《后汉书·华佗传》:“动摇则谷气得消”。 ❷ 消减,伤损。《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 ❸ 通“销”:熔化。引申为热灼干枯,枯瘦。 《素问·痿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 ❹ 病证名。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阳明,阳明热盛阴伤,其症消谷善饥,饮食不荣肌肉,故称消。后世将消病分为三类。《医述·三消》:“消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景岳全书·杂证谟》:“消证有阴阳,尤不可不察。如多渴者,曰消渴;善饥者,曰消谷;小便淋浊如膏者,曰肾消。 凡此者多由于火。 ”亦指中消。《杂病源流犀烛》:“二阳结,谓之消,皆中消也。”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 ❺ 治法。指消导化滞等。《素问·五常政大论》:“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见三消、消渴、中消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