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情预报
对捕捞对象的渔场、渔期和资源状况进行的预测。 根据生物与环境为统一体的原理,影响捕捞对象行动规律的生物因素(生物种类、数量、生物学状况等)和非生物性因素(水文、气象、捕捞强度等)均可以作为渔情预报的依据。预报种类一般分为: ❶ 渔汛期预报:预报的有效时间为整个渔汛,内容包括渔期的起讫时间、盛渔期及延续时间;中心渔场的位置和移动趋势以及结合资源状况分析渔汛期间渔获变化(俗称渔发)形势等,这种预报在渔汛前适当时期发布,供渔业管理部门和生产者参考; ❷ 阶段预报:对渔汛初期、盛期和末期渔情进行阶段性预测,或者根据各个捕捞对象的渔发特点分阶段预报,这种预报是渔汛期间发布的,时间性要求强; ❸ 现场预报:对未来24小时或几日内的中心渔场的位置、鱼群动向及旺发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及时通过电讯系统传播给生产船只,起到指导现场生产的目的。 中国近海开展渔情预报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预报对象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鱼种。近几年还发展到机轮底拖网分月、分渔区全部种类的趋势预报,这对于渔场作业船只的统筹安排、生产计划的制定,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