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
证名。 出《灵枢·五味》“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❶ 指自觉口咽干燥而渴之证。出《灵枢·五味》“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于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此证因肺胃有热,津耗血少,或过进咸食等所致。 症见口干咽燥而欲饮水浆。 ❷ 指口干咽燥而不欲饮之证。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上·十局篇》“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 ”参见口干条。 ❸ 即清渴。 见清·叶天士《医数秘传·伤寒诸证论·渴》“渴者,里热也。津液为热所耗,故令渴也。 伤寒传至厥阴,则为消渴。”参见消渴条。 ❹ 七孙之一。 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七孙,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