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肠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基源 为猫科猞猁属动物猞猁的肠。 原动物 猞猁Lynx lynx Linnaues,又名林 、猞猁猕、马猞猁(《中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 体形象猫。体重20~30kg,体长1m左右,四肢长而矫健。耳尖有一小撮竖起的笔毛,耳基宽,两额毛长,向左右垂伸;后脚短,前腿长;体色一般呈淡黄及灰褐的混合,有时棕赤色;体上有不甚显著的淡褐色斑,头部与体背颜色一致,上唇白色,腿的周围有较宽的白色边缘,耳背面和边缘黑色,背中线棕色较深,背部基部锈棕色,毛尖黄白或灰色。有的个体背部红棕色较为显著。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447页.图457) 生境与分布 栖息在温带等限于有密林的山区,海拔为3500m的高山,耐寒不畏风雪。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四川、西藏等地。 。【生药】: 四季均可猎捕,捕后取肠,除去粪便,洗净,晒干或烘干。 【化学】: ❶ 脂肪含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十四碳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碳烯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烯酸等。 ❷ 血含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半乳糖激酶(Galackinast)、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transferase)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46 【药性】: 性味 甘,温。 功效 消炎。 主治 肠炎。 用法用量 用量3~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