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耶罗娃
【生卒】:1882~1967 【介绍】: 捷克女作家。 原名巴尔托肖娃。生于布拉格附近一穷困工人家庭。 3岁丧父,母亲改嫁后迁往克腊德诺。 当过女佣,后就读于工人学校和商业夜校。 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早期作品多反映工人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 长篇小说《世界上最美好的》(1923)写一农村磨坊租用人的女儿从最初的无知、放荡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代表作长篇小说《汽笛》(1935)叙述克拉德诺由农业区变为工业区的过程中一个工人家庭祖孙三代的遭遇,反映矿冶工人的斗争。 《矿工之歌》(1938)是其续篇。长篇小说《共和国广场》(1914)反映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面临的危机。 其他作品有报告文学集《美国印象记》(1920)、《革命后的一天》(1925)、《胜利前进》(1953)和《歌唱的中国》(1954),儿童文学作品《罗宾松卡》、《心怀不满的小兔子》等。是捷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