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电影心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电影心理学 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电影生产、影像特性以及观众接受心理进行研究。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首次发表他用心理学方法研究电影影像和观众接受心理的论文《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23年,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一书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系统地研究了电影作为活动影像及其视觉表现手段等方面的艺术特征。1940年,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电影心理学简论》一书中对蒙太奇、对话等若干电影表现手段以及电影的影像特性进行了心理学的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心理学进入了更为系统、深层的研究阶段,产生了《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让·米特里)等专著,该书从美学与心理学理论出发,广泛论述电影从结构、形式、造型、景制、蒙太奇、音响、音乐到光影色调等诸方面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渐次被引入电影研究。 无意识、镜像阶段、初始场景、梦的浓缩与转移、伪装与审查、认同与反认同等精神分析学的重要范畴与术语被用来解释电影的创作机制、电影本文结构以及主体观影心理,形成精神分析电影理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