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核
病名。 ❶ 见《医学入门》卷6,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多因脾弱不运,湿痰流聚而成。症见皮内生核、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多挟湿热。 治宜清痰和气,用开郁清痰丸。 ❷ 即瘰疬。 见明《慎斋遗书》卷9:“痰核,即瘰疬也,少阳经郁火所结”。见瘰疬条。 ❸ 为舌疾之一。见《医宗金鉴》卷66。 多由心脾二经痰火邪热上炎所致。症见舌上生核,舌体活动不灵,强硬而痛。 《喉风论》卷中:“痰核者,痰涎注于心包,郁热上壅,舌上生核,强硬而痛也”。治宜清热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用三棱针刺破出血,吹冰硼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