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藏
亦作“[瘗臧]”亦作“[瘗臧]” ❶ 指殉葬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终日间﹐得金百﹐于是葬诸南郊。好事者﹐爲之珠冠袍服﹐瘗藏丰满焉。 ”《汉书·刘向传》:“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管子·侈靡》:“有差樊﹐有瘗藏﹐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尹知章}注:“瘗藏﹐谓古之樊者﹐或藏以金玉﹐或以器物﹐此棺椁之次浮也。”{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还有各种牺牲的包裹(‘次浮’)﹐各种仪仗(‘差樊’)﹐各种殉葬品(‘瘗藏’)﹐这些都可以使有关的手艺人得到生活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