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
在今北京市房山县石经山。 由隋代幽州僧人静琬始刻,历经唐、辽、金、元、明、清初,延续千余年,共刻佛经1,000多种,分别藏于山上九个石洞和压经塔前的地穴中,是中外佛教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1956年至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对石经进行调查、发掘和整理,共有15,000块经板,刻经3,400余卷。 现存国内最早的佛藏为宋刻本,而房山石经始刻于隋唐,由于它是原刻石板,无写经、木刻印刷、辗转传抄本所容易产生的讹误,故有极重要的版本校勘价值。同时保存了部分今已佚失的经文和经序,可补缺、改正佛教史上某些传误。 经板上还有6,000多条题记,提供了研究自唐迄明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和佛教历史等的新材料,为我国宗教历史、文化和书法、石刻艺术的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