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靡
荀子谓获取知识或完善道德的重要途径。 意谓积微成巨,积累。《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 削而为工匠,积反(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荀子认为,修身、学艺都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只有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达到学业或品德修养的高深境界,“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荀子·儒效》)。荀子以“积靡”揭示了知识积累的由少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一说,靡,读摩,意同。 则积靡,指经过长期的磨练。 亦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