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童心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童心主义 日本的儿童文学用语,指成为日本大正后半期的儿童文学主潮的思想,将人生的儿童期的纯真善感的心灵状态叫做“童心”,将回归童心作为成人的理想生存方式。 历史地看,童心主义存在著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在半封建的近代日本,本世纪一十年代,被称为“大正民主主义”的自由思想浪潮高涨,取代封建儿童观的尊重自由的儿童观浸透到教育和儿童文化的领域。 在这种形势下,追求作为近代文学的童话、童谣创作的杂志《红鸟》创刊(1918),接续《红鸟》的还有《金船》(1919后改称《金星》)、《童话》(1920)等杂志。 这些杂志成为童心主义的主要舞台。 “儿童有著与成人不同的儿童独自的心灵生活领域”这一发现在作家、诗人那里,是作为“童心”的发现来认识和把握的。批判强迫推行的文部省歌曲,提倡“童心童语”的新童谣的北原白秋以及西条八十、野口雨情等人的童谣,小川未明,浜田广介、千叶省三等人的童话,超越了各人资质、风格的差别,共同立于解放童心的理念之上。特别是童谣,与谱曲融合在一起,成为童心艺术的精华。尽管童心主义具有歌颂表现儿童的内在世界这一本来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封闭于“作为成人的怀旧的童心”这一倾向。 童心主义的亚流思想,陷入将“童心”从成人的世界隔离开来加以赞美的逃避现实的观念论,脱离了现实中的儿童。 由于昭和初期的无产阶级儿童文学以社会主义的儿童观对童心主义的批判和时代的转换,童心主义急剧地衰落了下去。不过“童心”这一语汇一直被承继到现代。正如人们将那些单纯把儿童看作是可爱的存在而创作的缺乏真实感的浅薄童话叫做“这是童心主义”那样,在现代,童心主义一语,大多只是指徒具形式的消极部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