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椒
中药名。 出《本草图经》。别名:狗花椒、臭花椒、山花椒。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 Zucc.的果实。分布我国东南部和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根(竹叶椒根)、叶(竹叶椒叶)亦供药用,见专条。果皮在浙江、江苏、广西、湖南等地作土花椒使用,见“花椒”条。 味辛,性温,有小毒。功能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内服:煎汤,6~9克;研末服,每次1.5~3克。外用:煎水洗。 ❶ 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3~6克,山姜根9克。 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❷ 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9~15克,水煎服;或研末,每次1.5~3克,黄酒送服(《江西草药》)。 果实含挥发油。茎含木兰花碱0.02%、竹叶椒碱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