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粢
《广韵》即夷切,平脂,精。 ❶ 谷物名。即稷。《楚辞·招魂》:“稻粢穱麦, 挐黄粱些! ”{王逸}注:“粢, 稷。”《淮南子·精神训》:“珍怪奇味, 人之所美也, 而{尧}粝粢之饭, 藜藿之羹。”{高诱}注:“粢, 稷也。读齐衰之齐。” ❷ 谷物总称。《左传·桓公六年》:“絜粢丰盛, 谓其三时不害, 而民和年丰也。”{孔颖达}疏:“乃言民之粮食尽丰多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汉}{郑玄}注:“齍, 读爲粢。六粢, 谓六穀: 黍﹑稷﹑稻﹑粱﹑麦﹑苽。” ❸ 特指祭祀用的谷物。 《国语·楚语下》:“天子禘郊之事, 必自射其牲, 王后必自舂其粢。”{韦昭}注:“粢, 器实也。”{汉}{王充}《论衡·祀义》:“粢饴大羹, 不过数斛, 以此食天地, 天地安能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