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緌
《广韵》儒隹切,平脂,日。 ❶ 古代帽带的下垂部分。《礼记·内则》:“冠緌缨。”{孔颖达}疏:“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晋}{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拖鸣玉,以出入禁门者衆矣。”《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宋}{沈辽}《谕客辞》:“彼冠不緌,亦足以束髮;彼褐不完,亦足以蔽身。” ❷ 长在口﹑腹下的针喙。《礼记·檀弓下》:“范则冠而蝉有緌。”{郑玄}注:“范,蜂也。蝉,蜩也。緌爲蜩喙,长在腹下。”{唐}{虞世南}《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