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毛风毛菊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臭威灵(《全国中草药汇编》),威灵仙(《玉溪中草药》),大叶兔耳风(云南)。 基源 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绵毛风毛菊的根。 原植物 绵毛风毛菊Saussurea chetchozensis Franch.(S.lanuginosa Vant.)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可达60cm,被蛛丝状绵毛。 茎下部叶柄长5~6cm;叶片宽卵形,长8~10cm,宽4~6cm,顶端稍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具小尖锯齿;上部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狭翅;最上部叶线形,表面疏被褐色短毛或几无毛,背面被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径约12mm,花序梗短,数个在枝顶组成伞房花序;总苞长圆形,长13~15mm;总苞片5~6层,外层的卵形,顶端具黑色硬尖头,内层的线状披针形,被白色绢状长柔毛;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蓝紫色,长约12mm,有腺体。瘦果圆柱形,长约3mm,褐色;冠毛污白色,外层的糙毛状,内层的羽毛状。花果期9~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37页.图668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贵州、云南等省区。 。【药性】: 性味 甘、辛,温。 功效 润肺止咳,解毒止痛,消炎杀菌。 主治 ❶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支气管炎,肺结核,偏头痛,风湿疼痛。”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咯血,偏头痛,外治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60g捣烂,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咯血,偏头痛:绵毛风毛菊9~15g。水煎服。”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狂犬咬伤:绵毛风毛菊30g,捣烂外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