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方
基础理论名词。 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者。《儒门事亲》卷1:“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也;有‘品件群众’之缓方,盖药味众则各不得聘其性也,如万病丸七八十味,递相拘别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盖性无毒则功自缓矣;有‘气味薄药’之缓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故补上治上,制之以缓……”。现在一般认为缓方有6种: ❶ 药味多,互相制约,单独直达病所的力量小; ❷ 应用无毒药物,使病邪缓解,免伤正气; ❸ 药味薄,不求速效; ❹ 应用甘缓药,缓慢发挥作用; ❺ 用丸药缓缓攻逐病邪; ❻ 用缓和药治本,增进抗病力,疾病自除。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