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生卒】:1891年—1962 【介绍】: 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 少时于上海读书。1908年开始教书。1909年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得文学学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北大哲学教授。“五四”期间投入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思想进行批判和斗争。同时鼓吹改良主义,反对群众运动,特别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大革命时期发表《爱国运动与求学》等文章,反对青年反帝爱国运动。在学术上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文章,诱使青年脱离政治斗争。 “四·一二”政变后投靠了蒋介石。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等职。1928年参与创办《新月》月刊,后历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驻美大使。后长期居美从事教学。 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国语文学史》、《胡适言论集》、《胡适选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