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 脍:切碎的肉。炙:烤熟的肉。 [出处]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唐·林嵩《周朴诗集序》:“一篇一咏,绘(脍)炙人口。”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 林语堂《红牡丹》二一:“有一天她们到虎跑寺去喝茶,那儿的春水脍炙人口。” ❷ 作定语。 王正湘《君山竹奇》:“君山,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中的一个绿色小岛。……不知使多少诗人为它而倾倒,用精心锤炼的词语,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附条] “脍炙”。宋·黄庭坚《观秘阁苏子美题壁》。 [同义] 喜闻乐见 有口皆碑 交口称誉 [反义] 味同嚼蜡 [辨误] 脍,不读huì;炙,不能写作“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