蛄石
【名称出处】:《中国动物药》 【概况】: 基源 河虾科 蛄属东北螯虾的胃内磨石。 原动物 东北螯虾Cambaroides dauricus(Pallas) 形态 雌性体长70~84mm。分头胸部与腹部,头胸部有较坚硬的甲壳覆盖,不能活动。全体分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除最后一节无跗肢外,共有19对跗肢。头部有1对复眼,具眼柄,能转动,有5对跗肢,其中1对为小触角,1对为大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胸部8对跗肢,前三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其中第1对螯足特别发达;腹部有6对附肢,为游泳足,其中第6对腹足特别宽大为尾足,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或尾鳍。 如其腹部迅速屈曲,则身体很快的跃向后方。(图见《中国动物药》.85页.图95)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山地溪流或山地附近的河流中。 分布于松花江、鸭绿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 。【生药】: 采集 每年以5月中、下旬或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两次脱皮前10~15天捕捉,捕后将磨石取出,洗净,晒干。 鉴别 药材呈半圆形,白色,直径4~10mm,随原动物的大小而异,厚约3~5mm,平面有一圆形凹陷。质坚硬。 。【化学】: 蛄石主含碳酸钙。 参考文献 中国动物药志.第1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2 【药性】: 功效 止血,止泻,利尿,强筋骨。 主治 刀枪出血,小儿软骨,泻痢,心腹刺痛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中国动物药》:“治刀枪出血:蝲蛄石研末,涂患处。” ❷ 《中国动物药》:“治小儿佝偻病: 蛄石研末,每服1g,日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