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结构] 复句式:转折关系。 [释义] 螳螂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啄它。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也比喻贪图眼前小利而不知遗下后患。 [出处]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击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功能、例句] 组成复指短语作主语。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 [附条] ❶ “螳螂黄雀”。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❷ “螳螂伺蝉”。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楚人隐形》。 ❸ “黄雀伺蝉”。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 [同义]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饮鸩止渴 [反义] 瞻前顾后 深谋远虑 [辨误] 捕,不读pǔ。 |